close
中國首次UFO論壇將舉辦 60年研究仍處初級階段

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2007年7月16日


1981年7月24日四川廣漢觀測UFO的手繪圖





1971年9月26日18時58分至19時07分,揚州北部邗江縣槐泗公社的紀

翔和揚州南部施橋鎮的陶思炎,分別獨立地在兩地同時驚異地觀測到

一次奇異的天象,一個滿月大小的螺旋狀發光物出現在西北夜空,這

個發光物靜懸在夜空,無聲,仿佛在挑戰著人類的智慧。自此開始,

30多年間,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一直堅持對於UFO

的探究。今年7月20日,我國首次“UFO科學探索論壇”將在上海舉

辦,記者近日對組織者之一的王思潮教授進行了專訪。


百萬人目擊兩次UFO

1981年7月24日22時33分至52分和1995年7月26日22時0分至25分,我

國有十多個省、直轄市都目擊了這兩次大規模的UFO事件,“幾乎是

大半個中國”,目擊者上百萬人之眾,其中就有紫金山天文臺的好幾

位天文工作者。王教授說,紫金山天文臺先後分別收集到70多份和50

多份目擊報告,隨後對部分目擊者作了進一步的科學調查。這些目擊

報告大多數是真實可信的,並且可以相互驗證。

1981年7月24日晚的螺旋狀UFO,從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陝西北部交

界地區上空,飛至新疆南部地區上空,飛行距離約2000公里。王思潮

教授描述說,“首先,看到在夜空中有一團發淡淡光的,形狀跟雲一

樣的物體,一直向西飄動。到了甘肅省永昌地區上空時,就變成月牙

狀了,近看像耳朵一樣。在半空中懸著突然轉起來,慢慢甩起尾巴,

很奇特。”王教授說,月牙狀亮光隨著旋轉一明一暗,明亮時特別亮

,並轉出螺旋狀光帶,同時向西飛行。這次螺旋狀UFO整體向西緩慢

移動,愈來愈大,令人驚訝。“比滿月直徑大十幾倍二十倍,非常壯

觀。”

“當時我們收集到很多報告,很多目擊者畫了很漂亮的畫,可以說不

同地方畫的畫相互可以驗證。”從某一個角度看,就像光一樣,換一

個角度看就像一團蚊香。


UFO比想像的小得多

針對以上兩次UFO事件,王思潮教授從大量的目擊報告和科學調查筆

錄中,分別選取了38份和26份品質較高者,分析計算了這兩次UFO的

飛行高度、速度與其他物理參數。1981年螺旋形UFO飛行高度為大概

650公里,後半段的運動速度約為1.6公里/秒。1995年7月26日晚的扇

形UFO飛行高度為1460公里左右,飛行速度僅為0.29公里/秒。


研究人員是靠什麼“通天之術”計算出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的呢?

王教授解釋說,在我國有很多水準較高的天文愛好者隊伍,一些目擊

報導是天文愛好者觀測出來的。“他們從小喜歡看星座,出現奇特現

象,他們觀測後把不明飛行物在星座位置標出來。我們就可以通過球

面天文方法,根據他畫的情況,通過經度、地理緯度,我就可以推算

出高度、飛行方向。”王教授笑稱,這有點像初中、高中學過的三角

一樣,雖然地球是一個球體,計算過程比較難,但可以通過科學方法

算出來。

UFO飛行器到底有多大?“比你想像的小得多。”王思潮教授推測說

,可能只有幾平方米,但是我們看到的可能有幾百平方米,“就像一

個人抽煙一樣,煙霧可以轉很大很大,但煙頭很小。”


不少其實是“飛行動物”

經過多年的研究,王思潮教授將UFO分為十多種,其中5種能用已知

的自然或人為現象解釋,包括火流星狀、光斑狀、亮星群狀、飛棒狀

和飛棍狀UFO。

1997年2月15日11:30左右,當時在山東省西南邊,有居民在半夜看

到一個火球從東邊緩緩飛過來,火球帶一個尾巴,很大,之後變成一

個大火球“拖”著兩三個小火球,並伴隨著很強的爆炸聲音。最後搞

清楚就是隕石降落,但在當地居民口裏,就成了“不明飛行物”。

“還有一次是在2001年的時候,當時南京有一個居民寫信給我,那時

候是7月份,天氣很熱,他在頂樓上乘涼,看到天空有些發光點飛過

去,他就趕快畫畫,把東西南北畫出來。後來又看到一次,也是一個

發光點,他很奇怪,也搞不清楚,就寫信給我們。我說已經出現過兩

次了,你把望遠鏡放在身邊,如果第三次出現,你就拿望遠鏡對著看

,果然第三次發現了,是飛鳥,像人字形一樣飛過去。亮星群狀多數

是夜間飛鳥群飛過城鎮上空,反射燈光造成的。”

而在國內外都曾多次拍攝過的,速度極快的“飛棍”,北京有一個

UFO的研究人員,他下決心去抓這個飛棍,拿一個網抓起來,後來發

現是一隻飛蛾,但是攝像機拍的時候,速度不一樣,有點延遲效應,

就變成了棍狀的。所以,從事UFO研究一定要小心,“我們一般選取

不明飛行物研究至少要多點觀測,才能夠得到一些比較可靠的資料。




UFO如何克服地心引力

王思潮教授說,目前有7種UFO現在還難以用已知的自然或人為現象

解釋。這包括螺旋狀、扇狀、光團狀、球狀閃電、空中怪車、飛碟狀

、懸停的紡錘狀UFO,其中螺旋狀、扇狀、光團狀UFO可能與外星智

慧生命的飛行器有關。

“從1981年和1995年兩次UFO的基本特徵,可以判斷這可能是特殊的

空間飛行器,它一面飛行一面噴射大量的細小顆粒和氣體物質,當它

旋轉時就形成螺旋狀UFO。”王思潮教授解釋說,在1995年那次,他

們算了一下,高度1460公里,速度是每秒0.29公里,加減0.05;1981

年的那次,算出高度是654公里,速度也算出來,每秒1.6公里。這兩

次的速度都可以說是很慢很慢的!”

“按道理,這麼低的飛行速度在空間是會掉下來的,神五飛船在空中

為什麼會轉了不掉下來,就是因為速度很快。”王教授指出,這種飛

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異特性。

王教授說,人類所能看見的物質和難以看到的暗物質,都是受萬有引

力支配的。直升機空中懸停只能在高度為十幾公里以下的對流層,這

裏空氣較稠密,直升機的螺旋槳旋轉時,將空氣往下噴射。向下噴射

的噴流給直升機以反作用力,使之與重力(地球引力)平衡,從而能

使直升機懸停半空。而這兩個不明飛行物飛行在距地面650公里和146

0公里的空間,那裏大氣十分稀薄,而且觀測表明它們也沒有向下噴

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很難懸停或以極低速度持續平飛而不隕

落。因此,這種飛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異特性。“人類現在尚未掌

握反引力的高科技。所以我認為它們有可能是與外星智慧生命有關係

的特殊空間飛行器。”


研究停滯只因太罕見

我國對於不明飛行物的研究,從1947年6月24日美國的阿羅德發現不

明飛行物開始。儘管對於UFO的研究已經過去了60年,但是仍然處於

“初級階段”,原因主要還是UFO實在是太難得一見。王思潮教授說

,目前我國對於UFO的研究主要已經達到可以“定性半定量”的分析



王教授告訴記者,過去,對於不明飛行物的研究一般停留在對“定性

”的判斷。“來了一個現象,估計一下什麼情況,判斷一下是不是,

就過去了。這樣定性的判斷按照現在科學來講是不夠的,一定要有定

量的分析。”王教授說,過去很長時間內,我國對於不明飛行物的研

究停留在對資料資料定性的判斷上,由於不明飛行物太罕見,僅僅靠

幾次的觀測資料遠遠不夠。

對於1981年和1995年兩次UFO,由於有充分翔實的目擊報告,所以專

家已經進行了定量分析。他們選擇了不同地點幾十份目擊報告,通過

球面、三角推算出高度,高度誤差是多少。“通過定量分析,得到重

要的參數,可以進行最新的研究。”王教授說,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

專家公佈計算方法,公佈原始資料,公佈1995年的定量目擊報告後,

其他地區的科學家根據他們公佈的原始報告,可以再去調查當時情況

是不是這樣。

此外,王思潮教授介紹說,目前,我國在觀測方法上開始有新的嘗試

。過去,要想觀測不明飛行物是很困難,它來無影去無蹤,等你把望

遠鏡打開它已經消失了。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新的辦法,用一些

圖元比較高的數碼相機就可以直接拍攝。

相關閱讀:中國UFO目擊調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眭澔平 的頭像
    眭澔平

    眭澔平神秘世界部落格

    眭澔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